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2020120日晚,钟南山院士在接受央视采访的时候,首次确认了“不明原因肺炎”肯定有人传人的现象。警钟猛然敲响,整个华夏大地都迅速投入到这场抗疫战争中。无数医护人员奔赴一线,举国上下齐心协力共克时艰。战斗仍在继续,我们在为前线鼓与呼的同时,也要开始反思,从错误中学习。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,我在这里必须倡导实事求是:面对疫情,无论是防控还是诊治,“真实”是一切决策的基础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首先,疫情的预警务必实事求是。由于利益职责相关,太多部门在疫情防控的时候,存在侥幸心理,甚至希望大事化小,小事化了。“为官避事生平耻”,鸵鸟政策对疫情防控毫无帮助,更会耽误防控的黄金时机。根据目前的信息,我们知道:一线医生和科学家很早就发出了新冠肺炎预警信号,并且完成了病毒的分离、鉴定和测序,快速开发了核酸检测试试剂盒。我认为早期在技术层面上,中国医生和科学家的表现十分出色,任何一个发达国家也很难做得比我们更好了。事实上,国际社会对中国应对新冠肺炎病毒(SARS-CoV-2)的快速响应和信息公开也都评价很高。

 

然而为什么这样的一手好牌,却被打成这种局面?我认为这与早期的数据失真十分相关。决策数据失真会严重影响研判,从而无法有效决策和施策。目前,我们仍不清楚为什么早期会有人拔高新冠肺炎的地方诊断标准,以至于诊断不足,许多病人无法被确诊;为什么早期会有人掩盖医护人员感染的事实,甚至被感染的医生都拿不到自己的确诊报告;为什么湖北省两会期间,感染人数的数字迟迟不更新,甚至让人误以为“不明原因肺炎”已经过去……总之,操纵诊断标准、掩盖医护感染和不及时更新发病数据都会导致数据失真。面对复杂疫情蔓延之时,数据失真造成的恶果是不可估量,但完全可以避免。一线管理者只要坚持“实事求是”的原则,保证报给决策层的数据是真实可靠的,也许就不会到今天这个局面。其实,一线医护和科学家根据有限个例已经在系统内和系统外拉响了警报,然而汇总这些数据的主管部门却没有按规定及时如实上报,甚至还玩起了操纵数据、粉饰太平的小把戏,以至于最终造成极其恶劣的后果。

 

与此同时,疾病的治疗也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。循证医学要求医生采取的治疗必须对病人切实有所帮助。病人不能病急乱投医,医生也不能病急乱诊治。治疗新冠肺炎的底线应当是:治疗给病人带来的收益必须大于伤害。这时候,我们很遗憾地看到一些不科学的观点开始流传:别管有用没有,先试试再说。甚至某些没有经过任何有效性验证的药物(包括中药和西药)就被不负责任地推荐给公众(甚至某些白酒厂商也来蹭热点),成为了“人民的希望”。各种各样的临床试验相继闪亮登场。然而,很遗憾的是,药物研究是个科学项目,而非运动项目,很难“大力出奇迹”。在药物有效性、甚至安全性都没有弄清楚的时候,盲目推荐新型疗法是把病人当作小白鼠,极其不负责任。是药三分毒,那些没有帮助的药物甚至还会损害病人的身体,带来负面影响。许多科学家和医生都有自己长期研究的药物和疗法,他们都希望在这场抗疫战斗中一显身手,做出自己的奉献。然而,实事求是应当是大家的共同底线,科学伦理不能丢。科学家们也不能一厢情愿地认为“一生所学,尽在此刻”,终于能够科学报国,就盲目推荐自己擅长的疗法。越是形势紧急,就越要克制住“病急乱诊治”的冲动。

 

“实事求是”四个大字,许多干部、学者也许常常放到嘴边。然而,真正落实的时候,人们往往难以抵挡各种诱惑,放弃了这个原则。大疫当前,我们务必坚持实事求是。试想,如果不是一个月前,84岁的钟南山院士在央视采访时发出警报,有关部门什么时候才能放弃所谓的“内紧外松”,最终拉响警报呢?到那时,又该如何收场?

 

话题:



0

推荐

叶森

叶森

29篇文章 3年前更新

化学生物学科研工作者,健康科普作者。

文章